马世良堂小教室|预防胜于治疗,治百病从了解脾胃开始
2019-08-20 10:26:19

现今的大环境下,人们普遍压力都很大,有些人也会因为失眠导致胃痛及胃胀气。


《黄帝内经》叙述,胃不和则卧不安,指的就是因失眠而平时神经衰弱患者,多半会有胃口不好、脘腹胀满、胸闷、打饱嗝、呕吐吞酸、大便失调等肠胃症状,失眠与肠胃功能障碍有会互相影响。

此外,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,容易导致身体的水分代谢失调,水分无法在身体被有效的利用,水湿容易滞留在体内,体内便湿气旺盛,湿盛而化痰,晚上如果没有好的睡眠质量,又会产生口苦、口气重等虚火症状,痰湿化热上扰心神,就会产生容易失眠的状况,而且常常容易伴随胸闷、腹胀、口苦、烦躁等问题。

另外,平时个性容易焦虑紧张的人,也是肠胃病与失眠的多发人群,紧张的个性会造成身体的气机循环不流畅,患者容易造成气滞血瘀的状况

以中医理论来看,「脾虚」指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,中医认为,脾在五行中属土,在人体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,脾主运化,是「气血生化之源」,因此,又被称之为「后天之本」,所以脾虚千万不能轻忽。



脾胃不和


中医所称的脾胃,在西医上指的是胃肠,肠胃最主要的功能是消化吸收,而脾胃不和指的是消化吸收上出了问题。


脾胃不和时常会伴随着食欲不振、消化变差、肠胃不适、腹痛、腹泻、腹胀、恶心等症状。


脾胃不和通常是吃进了不新鲜、不干净的东西引起的肠胃道疾病;此外吃过度刺激的食物或饮食习惯不好,也会增加消化吸收的负担;有些肠胃道或感冒等疾病,也可能导致脾胃不和。


找到脾胃不和的真正病因,并用适切的方式治疗,通常都能顺利改善。当出现脾胃不和的状况时,应尽量保持饮食清淡,避免吃过度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,细嚼慢咽并保持定食定量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
脾胃湿热


脾胃湿热是指湿热之气淤结于脾胃之中,脾胃湿热的患者通常会伴随着腹闷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出汗、燥热、舌苔黄腻、排便黏腻不顺畅且恶臭等症状。

平时饮食上若是常食用具刺激性或湿热之物,像是酒类、油炸物、重咸等食物都容易导致体质湿热,进而引起脾胃湿热的各种症状。若是其他身体疾病导致的脾胃湿热,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了解确切病因。

中医针对脾胃湿热的治疗,通常会使用清胃热及健脾去湿等药方协助患者改善体质,治本的方式为改善饮食习惯,尽可能避免大鱼大肉、重咸重油,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,才能防止身体累积过多湿热之气。

脾胃虚寒


脾胃虚寒常见症状有腹胀、脘腹痛、口淡不渴、四肢冰凉、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、怕冷、妇女白带清稀而多、舌苔白润等。劳累、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加重,还会伴有呕吐、食欲不振、神疲乏力、脉虚弱等症状。

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,如饮食不节制、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,再加上生活节奏快,精神压力大,更易导致胃病,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
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、生姜水,胡椒和生姜是健胃、暖胃的调味品,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,恢复健康脾胃。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,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。



脾胃虚弱


中医认为「脾胃虚弱」,

可分为:脾气虚、脾阳虚、胃气虚、胃阴虚。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、头晕、大便溏泻、易出血、血色淡,甚至面色脏白。

脾阳虚的人,容易因吃生冷油腻食物而腹痛、腹泻、大便稀。胃气虚主要会产生胃胀、胃痛、食少、饭后胀满。胃阴虚容易虚火上炎、口干、易饥饿、胃酸、隐痛不适、口舌生疮等。

脾胃虚弱病因有三个方面:

一为饮食失调;二为劳累过度;三由于急慢性病。以上诸因,耗伤脾胃,导致脾胃不足,运化失健,形成脾胃虚弱证。


中医认为人体气和血都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成,若脾胃虚弱,造成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,就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。要避免肠胃虚弱,除了维持规律作息和愉悦心情外,更重要的是饮食,应少吃辛辣食物、巧克力、生洋葱和蒜头、柑橘类水果、冰品、大豆、生菜、生鱼片等。

保胃丹——调理脾胃,舒胃醒脾


保胃丹为人所认识的功效,主要是在出现急性胃痛,酒后胃部不适和治疗长期积累的老胃病。但与坊间胃药不同之处是,

药方中的佐药正是调理脾胃达至治标治本的功效。


甘草,根据药典及方解,有缓急止痛,补脾气,又能调和诸药石菖蒲,根据药典及方解,具有化湿开胃,治脘腹痞胀,脘痞不饥。


因此,舒胃醒脾是治疗胃部不适的先决条件。

马世良堂客服中最近接受到许多咨询,在此也再建议大家注意日常的饮食肉类卫生情况(烧烤、火锅保证肉类熟透),胃痛多发患者应减少或避免饮用过多冷饮(奶茶、汽水、啤酒等)。


0.1484s